|
|
|
|
|
|
一、人口概況 |
|
人口成長率及65歲以上人口比重 |
|
|
|
|
|
人口結構變動 |
|
|
|
資料來源:內政部。
說明:扶養比=(0∼14歲人口+65歲以上人口)/(15∼64歲人口)=扶幼比+扶老比。 |
|
|
|
97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為2,304萬人,較96年增加3.43%,近十年來人口增加幅度呈逐年遞減趨勢。依人口結構觀察,工作年齡人口(15-64歲)為1,673萬人,占總人口之72.62%,幼年人口(0-14歲)391萬人占16.95%,65歲以上者則為240萬人占10.43%,若與87年結構比較,工作年齡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增加2.8及2.2個百分點,幼年人口則減少5個百分點。
由於醫療技術進步壽命延長及少子化影響,97年扶老比持續上升至14.36%,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則持續下降為1.06人,扶幼比快速下降至23.34%,扶養比降至37.70%,亦即平均每位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0.38個老人及幼童,較10年前0.43人略減。 |
|
|
|
|
|
|
|
二、人力資源 |
|
人力資源總覽 |
|
97年平均 |
|
|
|
|
|
人力資源概況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,統計範圍僅涵蓋臺灣地區,以下各表同。
說明:1.勞動力參與率:勞動力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之比率。
2.失業率:失業者占勞動力之比率。 |
|
|
|
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衍生之國際金融海嘯衝擊,全球經濟體景氣明顯下滑,致97年下半年國內民間消費與投資均呈低迷,就業市場嚴峻,雖政府已積極研議相關因應措施,全年平均失業率仍上升至4.14%;另全年平均就業人數1,040萬3千人,雖較96年增加10萬9千人,惟增幅1.06%係近6年來新低,顯示整體勞動市場成長動能明顯趨緩。
97年平均勞動力參與率為58.28%,較96年上升0.03個百分點,係近11年來新高。受近年來高等教育普及影響,97年大專及以上勞動力占全體勞動力比率增為40.16%,較87年大幅增加15.23個百分點;依年齡結構分,雖勞動力主力與10年前同為壯年者(25-44歲),然中高年勞動力者重要性漸增,所占比重由24.66%增至32.07%,增加7.41個百分點。 |
|
|
|
|
|
|
|
三、就業 |
|
|
|
(一)就業者結構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就業者教育之程度 |
|
|
|
|
|
就業者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97年就業人數1,040萬3千人,其中男性為590萬2千人(占56.73%),高於女性就業者450萬1千人(占43.27%),惟女性就業人數較87年增加22.34%,則遠高於男性的5.20%;就年齡來看,以25-44歲之壯年就業者599萬9千人(占57.67%)最高,45-64歲者339萬2千人(占32.61%)居次,惟45-64歲就業者10年來增幅達46.21%。
大學以上就業人數由87年100萬5千人增至97年238萬9千人,大幅增加138萬4千人,占就業者比率亦由10.82%大幅增為22.96%,反之國中及以下者則由376萬2千人降為256萬人,比重由40.50%降為24.61%,且95年起大專以上高等教育就業人數已超越高中職者,顯見就業人力素質已逐年提升。 |
|
|
|
|
|
|
|
(二)就業者—按行業分 |
|
|
|
|
|
|
|
就業者—按行業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97年就業人數以服務業部門603萬6千人最高,工業部門383萬2千人居次,農業部門則為53萬5千人;服務業部門就業者占全體就業者比重由87年53.23%提高為58.02%,增加4.79個百分點,工業部門則由37.92%降為36.84%,略減1.08個百分點,而農業部門就業者比重持續減少,由8.85%降至5.14%,減少3.71個百分點。
以行業別觀察,97年就業者人數以製造業288萬6千人最多,批發及零售業177萬人居次,營造業84萬2千人再次之;觀察近三年人數增加幅度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增加19.94%、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增加18.76%及不動產業增加13.35%較高,而人數減少者則以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減12.95%及藝術、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減11.64%減幅較大。 |
|
|
|
|
|
|
|
(三)就業者—按職業分 |
|
就業者之職業 |
|
97年 |
|
|
|
|
|
就業者—按職業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就職業來看,97年就業人數仍以生產有關工人、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力工331萬4千人,占全體就業者31.86%居首,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213萬4千人(占20.51%)次之,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193萬8千人(占18.63%)居第三,事務工作人員112萬4千人(占10.80%)居第四。
近10年各職業之就業人口,以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增加63萬6千人最多,其次為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增加34萬1千人。增幅最高者為專業人員達58.08%,而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則大幅減少29萬1千人,減幅達35.95%。 |
|
|
|
|
|
|
|
四、失業 |
|
|
|
(一)失業率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近七年各月失業率趨勢 |
|
|
|
|
|
失業率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我國失業率自91年後呈逐年下滑趨勢,惟97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,就業情勢嚴峻,致97年平均失業率上升至4.14%,較96增加0.23個百分點,其中男性為4.39%,較女性3.83%高出0.56個百分點。
按年齡層觀察,由於青少年(15至24歲)甫踏出校門,轉換工作頻率較高,致失業率11.81%高於其他年齡層,其次為25至44歲之失業率4.02%,45至64歲者失業率則為2.54%。按教育程度別觀察,大學及以上失業率為4.78%最高,高中(職)4.34%次之,國中及以下3.76%再次之,專科3.44%最低。 |
|
|
|
|
|
|
|
(二)失業原因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|
|
97年 |
|
|
|
|
|
失業原因—按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97年失業人數為45萬人,失業原因以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15萬2千人最高,並為4年來新高,其次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13萬9千人,初次尋職者9萬3千人再次之。與96年比較,失業人數增加3萬1千人或7.42%,其中以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2萬6千人最多,初次尋職失業者則增加6千人。
依年齡觀察,失業者以25-44歲者計25萬1千人最高,15-24歲者11萬人次之;依教育程度來看,以高中(職)失業者16萬6千人最多,失業主要原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(6萬5千人),占39.16%,大學及以上程度失業者12萬人次之,其失業主要原因則為初次尋職,占46.67%。 |
|
|
|
|
|
|
|
(三)失業週數—按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失業者之失業週數—按年齡分 |
|
|
|
|
|
失業者—按年齡、教育程度分 |
|
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97年失業者失業週數25.25週,其中初次尋職者為25.62週,非初次尋職者則為25.16週。就年齡別而言,失業週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,15至24歲青少年平均失業週數為19.32週,壯年為27.07週,中高年之失業期間27.55週,雖仍居各年齡層之冠,惟僅高出壯年者0.48週,並為10年來最低點。
依教育程度觀察,以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週數為24.10週最短,其次依序為國中及以下者為25.22週、專科者25.77週、高中(職)者為25.90週。 |
|
|
|
|
|
|
|
五、非典型工作 |
|
|
|
(一)部分工時工作 |
|
部分工時受僱者年齡結構 |
|
|
|
|
|
部分工時就業者及受僱者人數—按性別、年齡、職業別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運用調查」。
說明:部分工時就業統計採由受訪者自行認定。 |
|
|
|
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按年辦理之「人力運用調查」,部分工時就業者採受訪者自行認定方式進行統計,97年5月我國部分工時就業者為310,810人,占總就業者之比率為3.0%,其中受僱者有244,758人,占總受僱者之比率為3.1%。
按性別觀察,女性從事部分工時工作的比率明顯高於男性,男性部分工時受僱者為91,909人,占男性受僱者之2.1%,女性部分工時受僱者為152,849人,占女性受僱者之4.2%。
按年齡觀察,以青少年及高齡者之部分工時受僱者的比率較高,其中「15-24歲」之部分工時勞工占該年齡層受僱者之13.8%,「65歲及以上」占8.5%,「55-64歲」亦占4.4%。
按職業別觀察,「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」之部分工時受僱者所占比率較高,為8.3%,其次為「非技術工及體力工」之6.2%,再其次為「事務工作人員」之3.5%。 |
|
|
|
|
|
|
|
(二)派遣勞動 |
|
主要行業使用派遣勞工數結構 |
|
|
|
|
|
勞動派遣使用及經營概況—按行業別分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95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。 |
|
|
|
近年來為因應全球競爭、產業及工作型態的多元化發展,企業人力運用日趨靈活,非典型僱用型態之派遣人力應運而生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5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統計,95年底有運用派遣人力之企業共7,792家,平均每月運用派遣人數11萬5千人,占僱用員工1.7%。若按大行業別觀察,以製造業、營造業、批發及零售業、金融及保險業所運用之派遣人力較多。若按運用派遣人力占僱用員工之比率分析,以礦業及土石採取業、資訊及通訊傳播業較高。
95年底經營勞動派遣業務之企業計1,411家,平均每月派遣人數達12萬7千人,若按大行業別觀察,支援服務業產業之範疇因包括人力派遣業,計有965家居冠,每月派遣人數10萬餘人,其餘各行業對於勞動派遣業務尚在發展初期,有經營勞動派遣的家數較少。 |
|
|
|
|
|
|
|
六、非勞動力狀況 |
|
歷年非勞動力人數 |
|
|
|
|
|
非勞動力未參與勞動之原因 |
|
|
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「人力資源調查」。 |
|
|
|
97年非勞動力為777萬人,由未參與勞動原因結構觀察,以料理家務者占30.57%最高,惟已較87年下降7.7個百分點,其次為求學及準備升學者占28.03%,高齡、身心障礙者之比率則逐年遞增至28.45%。
若與87年比較,非勞動力增加86萬8千人,依未參與勞動原因觀察,增加人數最多者為高齡、身心障礙者,達55萬5千人,並呈逐年遞增趨勢,其他(含賦閒、退休、傷病、待役等)增加43萬9千人居次,因料理家務而未參與勞動者人數則逐年下降,減少26萬6千人。 |
|
|